舞台上的主角为何总是被高高托起?他们穿着、打扮、长相和道具刻意为之有什么目的?又能跟餐厅扯上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的灵感来自于上个月游荡迪士尼,天气太热,我跟朋友便一头钻进了《人猿泰山》的演出剧场感受凉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演出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之所以能抓人眼球,除了剧情本身的设置之外,没有哪个离的开道具的烘托,并且随着剧情的不断开展和波澜起伏,其道具的形式也千差万别,它甚至可以简单到一束光。通俗易懂来说就是,当泰山和珍妮被威亚高高吊起,在舞台的上空飞来飞去时,你根本不会去注意地上张牙舞爪的猴子,而泰山和珍妮,则变成了能够被观众明显感知的符号。
这些都取决于前期的预设。它不仅可以更好的表达画面主次关系,同样也能让效果更接近于“二八法则”的逻辑,即最重要的往往只占一组事物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为企业创造的利润却能达到 80% 之高,一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
铺垫这么多,我们现在回到餐厅这个话题里面,来看看道具与主角的关系。
众星捧月,试过没?
道具,它放到戏剧演出的舞台上,是帮助演员表演的一种工具,那么放到餐桌上,它被视作装盛菜品的餐具是一个道理。
舞台上的威亚、房子、假山,就是餐桌上的盘子、碗、筷子,而泰山(和珍妮)、猴群、土匪这样的角色,就是餐桌上鱼香肉丝、疙瘩汤和米饭这类菜品。两者之间相互帮衬、相互融合,从剧情开始、推进、高潮、直至最后大幕落下全剧终。就看你怎么用。
给杨记兴、荣小馆、局气等品牌做过菜品包装的设计师段誉,把这种主次关系的表现手法称之为“众星捧月”。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也会知道,要捧的“月亮”得是最高,无论是餐具高度、大小以及材质,它都必须被赋予绝对优势,但平均来说,高度在 15-25cm 之间算是合理数值,最高不超过 40cm ,否则视线的通畅性不保。
毛豆腐虽然好看,但依然次于招牌菜
一张餐桌上,如果把每道菜的位置看做不同的点,那么连成不同的线,它呈现出的应该是三角形。层层递进、用强化和弱化的手法来平衡画面,客人的用餐感受才更加舒服。也正是刚刚敲下这句话的时候,我才给了自己曾经心中疑问的一个解释。
关于餐具这件事儿,我曾问起过巴奴的老杜,就是“用不着花里胡哨”这句简短的回复,让我一度纠结。的确,对应到他家 38 道菜品的餐具来看,黑豆腐、菠菜、宽粉这些相对次要的角色,用来装盛的白色密胺餐具、偶尔印上的 Logo 以及不能再常规的造型,不花里胡哨,绝对算是一种豪无违和感的描述。
但你看它的主角毛肚,可真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呀。
占据饭桌绝对主角地位的毛肚
骨瓷材质、个头大过其他的三角凹造型、为了烘托(毛肚)立体感垫放的托底、盘子里铺放的冰块......这些无一不在显示主角地位的权威,与次角形成反差。不仅如此,“毛肚专员”在餐厅正中间位置的现场摆盘,伙伴们为员工端上桌时的讲解话术,不同形式的道具似乎都在印证塑造主角的专属方式:围绕焦点,用无所不用其极的加法 。反正不管怎么看,它都不是所谓越简单越好的意思。
简单、复杂、到整体的再简单,理解了这层关系,我想,也就理解了老杜之前这句话的意思。
(提交后,学校老师马上给您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