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标准化的中国味
中国人对泡面的热爱与它迎合了传统饮食习惯密不可分。不论是原料、食用方法还是口味,泡面都满足了大多数中国人对速食的期待。
国人主食五谷,辅食蔬菜,外加少量肉食;泡面以面饼为主,蔬菜包中有脱水的胡萝卜、香葱、高丽菜,酱包中有素肉或人造肉,粉包用鸡精、牛肉精等原料制成。
除了对食材有要求外,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往往更爱热食、熟食。很多人不知道,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灵感就来源于火车。90年代,魏家兄弟做食用油生意失败本金亏光,心灰意冷地从内蒙坐绿皮火车返回北京。在火车上他们泡了一包从台湾老家带来的方便面,香味引得一车厢的人都来围观。四兄弟看到商机。他们改进佐料配方,在1992年8月,推出了第一包“红烧牛肉面”。在热水管够的火车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比面包、饼干等冰冷干巴巴的食物,更像是一顿暖胃的饭。于是,在火车上吃泡面成了人们长久以来从未约定但已俗成的仪式。
泡面就是打开中国人情感世界的其中一扇门。(网络图)
有了食材和温度,中国人对于味道也有自己的要求。中国人的灶台上总少不了佐料的影子,十瓶八瓶算是常备,像老干妈、榨菜丝这样的开胃调料可谓是泡面的好基友。很多速食食物都是一样的口味,众口难调,有人觉得太淡有人觉得太咸,泡面能够得到大众热爱的原因,就是佐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食盐和味精是中国家庭的常备佐料,走出家庭,它瘦身成了泡面里的粉包和酱包。中国人2016年《美国医学会期刊》公布了中国人盐摄入量的最新评估数据,在20个参与调研的省份中,平均一个“标准人”一天的盐摄入量为9.1克,钠摄入量是5.4克,远远大于推荐限量(盐摄入量5克/天,钠摄入量2克/天)。泡面口味重或许也是国人爱它的原因之一。不仅调料包含盐,就连面饼中也添加了盐。最近,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关于方便面含盐量的报告称中国的方便面是最咸的。一袋方便面摄入的盐量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摄入量(每人每日不多于6克)。
一些外国引进的泡面虽然比康师傅等出现的早,但由于它的口味与中国人的口味不符合,而不被市场欢迎。比如日本日清公司在1968年与台湾的国际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鸡汤口味的生力面。最初的生力面因为沿用日本配方,在台湾的销路并不好。后来在调整过调味与面条的口感之后,成为台湾的畅销产品。由此可见,佐料虽不起眼,但对泡面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如此,在国内方便面的口味多达数百种,有一些口味只针对特定地区销售。西北的油泼辣子,江南味道的老鸭笋干,东北特色的小鸡炖蘑菇……来自海滨城市的笔者每次坐火车就爱海鲜泡面那个味儿。
逐渐退出江湖的怀旧精品
除了是火车标配,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还是一种情怀。很多人是离开祖国后才爱上泡面的。思乡最先从胃开始,身在异国最想念的就是中国味道。2016年由阿里旅行与挖财联合发布的《出境旅游与泡面的逻辑考察报告》显示,高达31%的出境旅客曾携带泡面出国。哪怕出境游只有5天,有超一半的游客一定会携带泡面,平均一天一包。他们对泡面绝对是真爱了。
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也让泡面的地位越来越尴尬。泡面到底是不是垃圾食品?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争执不下。方便面盒上醒目的“油炸”二字仿佛在说多吃无益。火车在提速,高铁在普及,人们花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与其在高铁上将就一碗泡面,不如下了车后去吃一顿绝对意义的美味。
想快速填饱肚子,你是吃泡面还是点外卖?2016年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达到2.56亿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与之相对的是方便面在国内的总销售额连续四年下滑。2015年中国方便面总产量下跌8.54%,销售额下跌6.75%。
要知道在2011年以前,方便面产业在中国保持了18个年头的,持续20%以上的增长。早在1995年底,全国方便面生产厂家就有1000多个,生产线有2000多条,班产10—16万份。如今看着这些数字,还是会想起曾经辉煌的泡面时代,那个坐着绿皮火车慢悠悠吃泡面的年代渐渐走远了……
也许将来,泡面真的会成为深夜食堂里的怀旧精品般的存在。
(提交后,学校老师马上给您回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