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不行了?
味千(中国)近期公布了2017全年业绩。
财报显示,公司股东应占亏损4.87亿元。公司营业额23.32亿元,同比下降2%。种种迹象都表明,曾经的拉面女王风光不再。
那么味千拉面的没落究竟归咎于何处?
1
投资百度外卖失利
2015年,味千以7000万美金投资百度外卖,持有百度外卖低于10%股份。当时,业内一度认为这是一门一石二鸟的好生意,投资成功不仅可以使味千的外卖事业前景一大步,而且一旦百度外卖上市,那么投资翻番,又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然而百度外卖本身的发展一言难尽,更是在去年以5亿美元的价格被饿了么收购(百度方面对百度外卖的原始估价为20亿美元),味千手中股权价值大大降低。
所以,味千在做财报时耍了一个小心机,以相关资产公平值存在不确定性为由,维持之前价值不变,并未将这部分损失计入。也就是说,味千的业绩比报表反应的还要更差一些。
2
品牌老化,产品丑闻缠身
几年前,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吃味千拉面是一件洋气的事情。 “正宗日式”、“浓郁骨汤”俘获大批食客。
然而,这碗 “浓郁骨汤”却不是猪骨熬制的。
2011年7月,媒体报道味千拉面的汤底使用廉价粉料及其他速食调料制成。随后,上海有关部门正式给“骨汤门”盖章。味千的股价和业绩双双大跌。
2011年是味千的重要转折点。彼时消费升级的苗头已经出现。而味千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掉了链子。中国食品产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新生消费力的群体给餐饮行业带来红利,但味千却没有享受到这种增长。
“味千从店面设计、产品创新和服务都跟不上新生代的需求,这也导致近期的业绩出现下滑、门店数量不增反减。”
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味千“老了”。
3
自救措施以失败告终
味千为了挽回颓势,采取了诸多自救措施,但目前看上去效果不甚明显。
首先是多元化经营,从2012年开始,味千推出众多副品牌,企图通过不同的市场定位带来新的增长点,包括高端品牌和歌山,中端品牌喜多藏、西屋武藏,大众品牌东京食尚等。
但现实是,味千这十余个副牌的门店数量少,存在感非常低,对于整体业绩的提升基本没有任何作用。
其次,为了减少运营成本,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味千(中国)的门店面积从当初的150平方米以上缩小到现在开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店铺的标准,还把一般的员工换成兼职人员。服务质量的下降成为客流减少的直接原因。
另外,味千曾经尝试全时段经营,进行菜单革命,增加下午茶或轻食,希望在店内形成多个就餐高峰。但是味千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是快餐,新增加的消费场景与之产生了品牌的背离,“all day menu”最终无疾而终。
(提交后,学校老师马上给您回拨)